济南市2015年1-9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执行分析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济南市2015年1-9月份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概况

  一、1-9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9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523,5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489,984万元,增长12.5%;非税收入1,033,551万元,增长13.2%。税收比重77.15%,比上年同期77.26%,回落0.11个百分点(剔除新纳入公共预算的11项基金,同口径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465,0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5%。其中:市本级支出1,579,669 万元,增长20.63%;县(市)区级支出2,885,39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5%

  省内十七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66%,较全省平均增幅(9.6%)高3.06个百分点,高于青岛市(10.7%1.96个百分点,高于烟台市(12.6%0.06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2位。我市税收增幅12.5%,列全省第3位。

  我市税收比重77.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4%2.75个百分点,低于青岛市(79.8%2.65个百分点,高于烟台市(75.1%2.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

  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收入总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3位,比并列第10位的沈阳、西安(475.2亿元)少22.85亿元,比第12位的厦门(458亿元)少5.65亿元,比第14位的哈尔滨(302.3亿元)多150.05亿元。

  我市收入增幅12.66%,列第3位,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增幅(10.8%)高1.86个百分点。我市税收比重77.15%,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税收比重(80.42%)低3.27个百分点,居第12位。

  二、1-9月份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增幅排名逐步提升

  1-9月份,财政收入呈现企稳向好,逐步回升的态势。从省内排名看,1-9月份全省财政收入增长9.6%,我市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6个百分点,在省内17地市中仅次于滨州(13.3%)排名第二,同比提升6位,连续三个月排名位次前移,收入规模在全省的占比为10.82%,高于上年同期0.29个百分点。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收入增幅排名第3位,同比提升2位。从增长趋势看,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12.66%,比一季度末(10.3%)提高2.36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10.73%)提高1.93个百分点;税收比重77.15%,分别比一季度末(74.07%)、二季度末(74.45%)提高3.082.7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和质量均逐步向好。

  (二)税收收入保持高位运行,主体税种支撑作用显著

  1-9月份税收收入增长12.5%,依然延续前期较好势头。主体四税收入规模占税收的比重为69.2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在增收中起主导作用。地方税种有增有减,总体增幅提升。具体情况是:

 

  1、主体税种合计完成241.55亿元,增长16.37%,四税种增幅均超过两位数,营业税拉动作用显现,其中:

  增值税完成45.22亿元,增长11.39%增长主要原因:一是1-9月份改征增值税完成16.74亿元,增收3.19亿元,增长23.54%。其中,因电信业“营改增”后,总机构在济南汇缴,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入库净增收2.69亿元。二是石油加工行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进项税抵扣减少使增值税增加1-9月份完成市级增值税3.24亿元,增长43.53%。三是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10月份在我市纳税,净增收0.25亿元。上述三项占该税全市增收额近九成。

  营业税完成120.93亿元,增长13.55%三季度以来增幅逐月提升,1-9月份累计增收14.43亿元,克服“营改增”影响,为税收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三季度,受央行三次降息、楼市新政、公积金松绑新政等系列政策的叠加刺激,全市商品房销售回升较快,带动该行业营业税持续回升,已连续三个月保持高幅增长,9月当月增幅高达52.27%,累计增长16.17%,比一季度(-0.91%)和上半年份(4.86%)分别提高17.0811.31个百分点。同时建筑业亦受楼市带动,营业税同比增收4亿元,增长20%。二是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齐鲁证券)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营业税增收2.7亿元,增长3.5倍,为全市营业税增收贡献近两成。三是商务服务业增收3.32亿元,增长53.59%,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其中,鲁能集团新增委托银行贷款业务,营业税实现净增收0.5亿元,拉动作用显著。

  企业所得税完成55.77亿元,增长26.87%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股市交易放量的余温仍在:证券业企业所得税增收2.52亿元,增长3倍;保险业因多数投资性理财产品与股市接轨,企业所得税增收2.3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鲁能、鲁信等公司减持股票获益影响,增收2.66亿元。上述三行业占全部增收额的63.34%。此外,去年同期中国人寿山东公司汇算清缴多缴退税1.91亿元(市级7,640万元),基数较低也是今年增幅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个人所得税完成19.62亿元,增长18.82%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金融行业员工今年收入大幅增长,拉动金融业个人所得税完成4.63亿元,增长23.49%,其中,齐鲁证券等资本市场服务业增收0.36亿元,增长1.25倍。二是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相生相伴,在房地产税收回暖背景下,建筑业从业人员薪酬有所提升,已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1.52亿元,增收0.56亿元,增长1.05倍。三是高收入行业带动作用较大,其中,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商务服务业个人所得税合计增收1.24亿元,占个税增收额近四成。此外,去年9月份体彩大乐透奖金获得者缴纳个人所得税约1亿元(市级约0.4亿元),将个人所得税9月单月增幅拉高至80.63%,受此一次性因素影响,基数较高致增幅较上月(22.04%)有所回落。

  2、地方税种合计完成107.45亿元,增长4.68%。增收因素:一是去年下半年起税务部门对除一等土地外所有单位面积土地上调税额,城镇土地使用税受此带动增收4.57亿元,增长近四成。二是受一次性耕地交易影响,耕地占用税实现49.94%的高幅增长,其中,章丘市年初清欠工业园区税款1.12亿元,拉动作用明显。三是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等小税种也较去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合计增收2.61亿元,拉动地方税种增长2.5个百分点。减收因素:一是上半年全市成交土地26宗,仅完成土地出让计划的16.6%,土地一级市场活跃度和二级市场成交量均出现下滑,契税特别是土地出让契税大幅减收,1-9月份契税同比下降15.19%,减收4.1亿元。二是土地增值税受去年清算入库和非房地产企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一次性因素影响,同期增收2.65亿元,今年无此增收因素的情况下,该税同比下降5.7%

  3、非税收入完成103.36亿元,增长13.2%,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增收主要是自今年1月1日起,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11项基金收入划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造成不可比增收14.78亿元,是非税收入增收额的1.23倍,拉动非税收入增长16.19%。除此之外,全市各部门全面落实国家减收政策,非税收入管理更加规范,除专项收入外,其他各项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43%。非税收入占比更趋于合理。

  (三)财政支出达到序时进度,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1-9月份全市财政支出446.51亿元,增长12.75%,完成全年计划的75.03%,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般性支出得到持续有效控制。

  全市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增长16.43%,占总支出的比重76.55%。重点用于保障政府承诺的为民办18件实事的资金需求,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失业金及农村五保对象等补助标准,落实临时救助、大病保险、资助困难学生等惠民举措。

  三、当前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艰巨

  尽管全市经济总量增长平稳,但各项主要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今年后期增长趋势仍面临较大压力。一是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仅分别增长7.13%14.8%1.9%,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2.7、2.19.38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仅分别增长0.6%9.36%4.5%,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1215.5320.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5%,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11%。受困于经济转型调整震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企业销售量下滑,货币回笼慢,经营资金短缺等问题依旧突出。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增幅得不到有效提振,必将会对我市今后税收收入增长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二)楼市接棒股市成三季度税收新的增长点

  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主要依托于股市的强势上扬,齐鲁证券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截止上半年就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增长2.08倍,银行、保险业通过与股市相关的衍生服务税收增幅连创新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鲁能、鲁信等公司减持股票获益拉动,税收收入增速明显。上半年股市成为拉动税收增收的主引擎。进入三季度,随着股市降温,相关行业税收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而楼市带动相关行业接棒发力,自7月份开始,房地产业税收单月增幅分别达到42.42%23.75%33.15%,三个月累计完成34.13亿元,拉动税收增长36.39%,与之相伴的建筑业三季度也实现增长26.91%。从趋势看,随着三季度以来证券市场交易量环比下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仍是四季度拉动税收增收的主要因素。

  (三)制造业税收增幅持续低位运行

  1-9月份,全市制造业完成地方税收63.65亿元,同比增长1.55%,仅增收0.97亿元。从构成看,因税率提高,石油加工和冶炼业缴纳税收8.2亿元,同比增长36.18%,增收2.18亿元。若剔除该因素,则我市制造业税收下降2.12%占去年制造业比重达到41.22%的烟草、交通运输设备、钢材及化工行业减收明显,同比下降12.83%,减缓制造业税收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受销售下降2.8%影响,税收下降9.28%;重汽集团受汽车销售量下降影响,降幅达到27.54%;济钢受销售量、价分别下降12.35%26.51%影响,同比下降16.29%。从目前看,制造业年底前出现回暖的趋势不明显,势必对我市税收形成不利冲击。

  (四)区域间不均衡性依然较大

  1-9月份,历下、市中、槐荫、历城、高新五区财政收入合计完成313.98亿元,增长16.59%,增量占全市财政收入增量的87.86%,天桥、长清、平阴、济阳、商河、章丘六县(市)区财政收入合计完成105.35亿元,仅增长6.46%,其今年以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增收压力。造成区域间增收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一是今年全市税收增收主要集中在金融、房产及总部经济领域,分布于历下、市中区的齐鲁证券、鲁能集团、银行保险公司总部,历城区的华山珑城项目、槐荫区的西客站片区、高新区的万达广场、汉峪金谷项目,均为区域财税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其他县区因地域差异,宏观政策“福利”拉动作用有限。二是国家加强了针对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的定向税收优惠政策,对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年应纳税额标准由10万扩大到20万,并对营业额3万以下的免征各种税费,1-9月份全市累计减免3.24亿元,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天桥等区受此影响较大。三是外五县(市)区一批高耗能企业被相继关停,新兴产业落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税源,新老更替出现真空期,导致某些月份相关税收出现断崖式下降。此外,商品房销售后劲不足,房地产业税收出现明显缺口,亦拉低了税收增幅。

  (五)四季度税收完成难度持续加大

  去年四季度多个县区岁尾发力,税收单月增幅连创新高:一是10月份通信行业“营改增”集中汇缴入库3.79亿元;二是多个区去年年底集中出让土地,12月份耕、契两税入库5.77亿元,增幅高达42.14%,将当月税收增幅拉高至35.19%。四季度将面临较高基数的不利影响。此外,929日,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文(财税[2015]102号),11月1日起,再次取消和暂停征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已经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增收的难度持续增大,此次收费减免政策将对年底完成预期收入目标带来一定不利影响,间接增加非税增收压力。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方向

  总的来看,虽然前三季度我市财政收支运行良好,但全市稳中提速的基础还不稳固,新兴行业动力不足与传统产业经营困难并存,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和局部性风险依然存在,要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2.98%的既定目标仍有较大难度,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部分税收缺口较大的县(市)区,要按照前期调研座谈会的要求,在年底前组织好收入工作,主动作为,积极举措,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确保全年收入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重点税源税收监控,规范税收抵减免管理,强化外地施工企业、跨区域经营企业税收征管。加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各基层执收单位要按照市税务部门提供的营业税欠税企业清单逐户清理,将房地产业、建筑业、银行业“表外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采取一切措施,协调和帮助企业缴纳税款,千方百计确保欠税足额入库。

  二是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难度越来越大,需要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稳住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长点。各县(市)区在持续抓好重点项目推进的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实省50项、市发改委50项和市财政28项支持全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注重与这些政策的呼应,同时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调整和资金使用方式的改革,提出符合自身定位、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措施。

  三是切实做好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

  8月份市政府出台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6方面共28条政策措施,市财政共筹措资金35.6亿元,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补助、贴息、投资等方式,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完善企业融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公共公益事业,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各县(市)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力求将财政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是确保四季度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扎实做好开源节流工作,积极挖潜增收,坚持力行节俭,积极有为强化收支管理,增强组织收入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快支出执行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完善支出预算执行的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为四季度及以后年度财政收支的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济南市财政局国库处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五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