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5年1-7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执行分析 | |||
| |||
济南市2015年1-7月份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概况 一、1-7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813,532万元,比上年同期3,402,948万元增长12.0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56,418万元,比上年同期2,641,994万元增长11.9%;非税收入857,114万元,比上年同期760,954万元增长12.64%。税收比重77.52%,比上年同期77.63%,回落0.11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544,767万元,比上年同期2,731,542万元增长29.77%。其中:市本级支出1,278,002万元, 比上年同期850,965万元增长50.18%;县(市)区级支出2,266,765万元,比上年同期1,880,577万元增长20.54%。 省内十七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07%,较全省平均增幅(9.7%)高2.37个百分点,高于青岛市(10.4%)1.67个百分点,低于烟台市(15.6%)3.53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3位。 我市税收比重77.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3%)3.22个百分点,低于青岛市(79.4%)1.88个百分点,高于烟台市(74.6%)2.9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 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收入总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2位,比第10位的沈阳(393.5亿元)少12.15亿元,比第11位的西安(387.8亿元)少6.45亿元,比第13位的厦门(373.4亿元)多7.95亿元。 我市收入增幅12.07%,列第4位,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增幅(10.43%)高1.64个百分点。我市税收比重77.52%,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税收比重(80.67%)低3.15个百分点,居第11位。 二、1-7月份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收入增幅排名前移,收入质量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1-7月份,在全国财政收入形势普遍欠佳的情况下,我市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速,收入增幅高于全市17城市和全国15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在全省17城市列第3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列第4位,两处排名同比分别前移3位和1位,并且连续两年累计提升了7位和5位,提升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全市收入质量也有所回升:税收比重77.52%,较上半年(74.45%)回升3.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22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虽仍列第11位,但在近九成副省级城市税比同比下降的前提下,我市仍能保持与去年基本持平,实属不易。 (二)税收增幅稳步提升,非税收入增速平稳 1、主体税种合计完成206.68亿元,增长16.28%,四大税种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增幅较上半年逐步提升,拉动税收作用进一步加强。其中:
增值税完成36.11亿元,增长13.52%。主要原因:一是中石油济南分公司缴纳市级增值税2.63亿元,同比增收0.91亿元,增长52.88%,受此带动,石油加工、炼焦业占全市增值税增收额近四成。二是今年邮政、电信业等行业纳入 “营改增”范围后,增值税形成净增收,改征增值税1-7月份完成13.52亿元,增长26.85%,其中,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净增收2.2亿元,占“营改增”增收额的76.92%。三是旺旺集团今年扩大再生产,新上多条生产线,产能提升带动税收增长,截止7月底,累计缴纳地方增值税2,232万元,受此带动,食品制造业上半年增值税增幅近六成,拉升了制造业的总体增幅。 营业税完成99.89亿元,增长10.59%。在经历二季度低位运行后,增幅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齐鲁证券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营业税大幅增收2.1亿元,增长3.6倍,拉动整体金融业增长14.47%,为全市营业税增收贡献超四成。二是房地产业缴税额逐月提高,已累计缴纳营业税31.12亿元,增幅由上半年的4.86%提高到8.7%。7月当月增幅更高达35.74%,其中,中海华山珑城项目净增收0.65亿元,中投建邦财富中心项目增收0.38万元。三是税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加大了管理力度,到税务局代开发票税款大量增加,建筑业入库营业税18.67亿元,同比增收3.16亿元,增长20.34%,拉动作用显著。 企业所得税完成54.9亿元,增长27.86%。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商务服务业税收今年增速明显,完成市级企业所得税4.85亿元,增长1.2倍,其中,鲁能集团在股市大涨期间,通过减持股票等大幅获益,增缴地方所得税1.46亿元,增幅达5.9倍;将军控股、鲁信投资控股、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地方所得税收也都超过3,000万元。二是齐鲁证券地方所得税增收1.47亿元,增长超3倍,受此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大幅提高,完成3.36亿元,增收2.52亿元;三是保险业因大多数投资性理财产品与股市接轨,完成地方级企业所得税3.16亿元,增长1.5倍,其中,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增收1.28亿元,增长1.1倍,泰康人寿山东分公司增收0.22亿元,增长5.9倍,财险山东分公司增收0.19亿元,增长0.9倍。 个人所得税完成15.78亿元,增长24.49%,相比上半年(20.5%)又有所提升。主要原因:一是涉及金融行业的企业员工今年收入均大幅增长,金融业个人所得税完成3.71亿元,增长26.29%,其中,国开行、齐鲁银行等银行机构增收0.31亿元,齐鲁证券等资本市场服务业增收0.28亿元,人保、平安等保险业增收2.28亿元。二是税务部门对山东送变电公司开展专项稽查,共查补个人所得税税款0.31亿元,拉动作用明显。 2、地方税种增速小幅提升。1-7月合计完成88.97亿元,增长2.91%,比上半年(0.8%)提高2.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9.68%)回升12.59个百分点。一是去年下半年全市除一等土地外,均上调了单位面积土地税额,城镇土地使用税受此带动增收4.59亿元,增幅近四成。二是随着贵和购物中心、世茂国际广场、中海环宇城等大型综合体投入运营,房产税开始陆续缴纳,1-7月份房产税增收1.21亿元,增长12.24%。三是耕地占用税完成2.75亿元,增长超五成,主要是章丘市年初清欠工业园区税款1.12亿元,拉动作用明显。虽然多项税种实现高幅增长,但不利因素仍在持续:去年部分县区对土地增值税开展专项稽查,对往年契税进行集中清理,致两税种基数较高,加上今年土地成交量减少,土地流转中增值空间缩小,此两税1-7月同比下降14.34%和19.24%,共减收6.62亿元,拉低全市税收增幅超2.5个百分点。 3、非税收入完成85.71亿元,增长12.64%,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原因主要是自今年1月1日起,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11项基金收入划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造成不可比增收10.47亿元,是非税收入增收额的1.09倍。此外,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其中,长清区对医院药品价格违规增值部分和医疗收费执行不当等情况进行处罚,共处罚金0.44亿元;天桥区处置铁路专用线收入0.96亿元,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三)有效控制行政成本,优先保障重点支出 全市财政支出354.48亿元,增长29.77%,进度比上年同期高13.55个百分点。一是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业合计支出163.93亿元,增长39.28%,高于全市支出9.5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支22.05亿元和11.17亿元,民生保障更为有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类支出增幅较高。其中,城乡社区支出56.6亿元,增长13.77%,主要用于对城乡社区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基础投入。三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在当前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支出审批,着力控制行政成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51亿元,增长11.45%,增幅低于支出平均增幅18.32个百分点。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第三产业发展过于依赖个别行业增收 第三产业今年以来发展迅速,对全市税收贡献逐步增强,但其对部分行业的依赖度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金融业靠证券市场支撑,1-7月份税收增收10.89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鲁能、鲁信等公司减持股票获益影响,也大幅增收4.33亿元,两者占到第三产业全部增收额的七成以上,第三产业增收直接或间接依托于股市,而以近两个月股指走势来看,后期股市成交量难再维持上半年水平,并且随着股指回落,持股公司也很难再通过股票市场获取大幅收益,股市拉动作用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后期第三产业的增收急需新的增长点推动。 (二)年底前要着力加强营业税的清欠工作 今年是“营改增”收官之年,能否做实营业税基数,不但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还将对今后年度我市财力产生重大影响。各县(市)区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年底前各县(市)区财政局应与税务部门积极配合,坚持税源管理“抓大、控中、不放小”的原则,加大清欠力度。各基层执收单位要发挥综合治税作用,按照市税务部门提供的营业税欠税企业清单逐户清理,将房地产业、建筑业、银行业“表外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采取有力措施,清理企业欠税,千方百计确保税款足额入库。 (三)各县区之间不平衡现象突出 1-7月份,虽然全市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保持了增长,但差异较大。历城、市中、高新、历下、槐荫五个收入体量较大的市区形势较好,其增量占全市财政收入增量的三分之二,下半年该五区将继续为全市增收起主要作用。而其它县(市)区今年以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增收压力,一是受市场和政策影响,一批高耗能产业被关停,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未能及时跟进,税源结构调整出现时间差。二是外五县(市)区商品房销售后劲不足,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房地产业税收出现明显缺口。三中小微企业受环境影响经营较为困难,纳税起征点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后,个体纳税业户数量也大幅减少,对相应税收影响严重。下一步各县(市)区应在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清欠税款方面多做努力,确保顺利完成全年任务。 济南市财政局国库处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四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