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4年1-8月份
公共财政预算执行分析
一、1-8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8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682,740万元,比上年同期3,276,873万元增收405,867万元,增长12.3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857,607万元,比上年同期2,558,272万元增收299,335万元,增长11.7%;非税收入825,133万元,比上年同期718,601万元增收106,532万元,增长14.82%。税收比重77.59%,比上年同期76.18%提高1.41个百分点。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累计支出3,346,619万元,比上年同期2,638,890万元增支707,729万元,增长26.82%。其中:市本级支出1,033,011万元, 比上年同期872,381万元,增长18.41%;县(市)区级支出2,313,608万元,比上年同期1,766,509万元,增长30.97%。
省内十七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38%,较全省平均增幅(9.2%)高3.18个百分点,较全省十七市平均增幅(11%)高1.38个百分点,低于青岛市(14.8%)2.42个百分点,低于烟台市(12.8%)0.42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6位。
我市税收比重77.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9%)0.69个百分点,低于烟台市(78.4%)0.81个百分点,低于青岛市(84.8%)7.2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
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比情况:我市收入总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3位,比第11位的厦门(377.2亿元)少8.93亿元,比第12位的西安(373.63亿元)少5.36亿元,比第14位的哈尔滨(289.7亿元)多78.57亿元,比第15位的长春(274亿元)多94.27亿元。
我市收入增幅12.38%,列第5位,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增幅(11.86%)高0.52个百分点。我市税收比重77.59%,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税收比重(83.74%)低6.15个百分点,居第12位。
二、1-8月份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增幅排名提升明显
由于近期全国经济财政下行压力较大,各兄弟城市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回落,在此情况下,我市收入增长平稳,增幅排名明显提升。我市收入增幅12.38%,高于全省3.1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名次同比提升4位;高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增幅0.52个百分点,列第5位,名次同比提升4位。
(二)税收收入保持平稳,但仍未达到序时进度
在上半年和7月份税收季征大月之后,全市税收收入增幅变化不大,基本延续了前期平稳增势,但仍略慢于序时进度,具体情况是:
1、主体税种合计完成191.42亿元,增长9.67%,增幅较年初计划差距较大,仅个人所得税达到计划增幅。其中:
增值税完成36.08亿元,增长56.9%。剔除“营改增”影响后增长4.46%,增幅较1-7月份提高2.38个百分点。增幅提升较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受缓缴(增加1.14亿元)和去年停产检修基数较低影响,市级增值税完成2亿元,增长1倍。二是第二机床效益较好的同时改变以往记账方式(由发货记收入改为按照工程进度记收入),拉动作用明显:实现市级增值税4,850万元,增收3,230万元,增长2倍。三是医药制造行业增值税增长33.5%,市级增收2,850万元,其中,齐鲁安替制药入库市级增值税2,200万元,增长1.15倍;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入库1,250万元,增长1.07倍。
营业税完成97.99亿元,下降2%,剔除“营改增”影响后增长10.06%。房地产业营业税增幅低位运行仍是导致营业税增幅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35440套,较去年同期少4526套,基本相差1个月的销量。二是去年同期房地产业营业税增幅高达68.41%,基本是2013年峰值,超高基数造成今年1-8月份该行业营业税仅增长0.75%。金融业营业税完成29.53亿元,增长13.86%,增幅逐步回升,但远不能弥补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完成42.92亿元,增长10.23%,增幅较1-7月份有所回落。主要是中国人寿山东公司汇算清缴多缴退税1.91亿元(市级7,640万元),造成该税当月为负数,拉低了增幅。
个人所得税完成14.43亿元,增长14.33%,增幅相对稳定。主要是高收入行业带动作用较大,其中,金融、卫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五行业个人所得税合计增收1.3亿元,约占个税增收额的七成以上。
2、地方小税合计完成94.34亿元,增长16.06%,增速比较稳定。其中,近两个月增长较快的是契税,在7月份高幅增长之后,8月当月继续增长32.01%。主要是西城投资集团集中转让西客站片区拉动作用强劲,槐荫区因此连续两个月入库契税在9,000万元以上,基本为净增收,8月份全市契税才增收6,141万元。
(三)非税收入增长平稳,财政部门积极举措起到关键作用
非税收入完成82.51亿元,增长14.82%,增幅高于财政收入2.44个百分点,增速稳定。弥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性减收缺口(3.37亿元)的主要因素:一是按规定将“三大名胜”等公园门票纳入非税收入管理,1-8月份入库2亿元,为净增收入;二是通过国库现金管理,今年前8个月增加利息收入1.2亿元。
(四)支出进度加快,重点支出保障到位
全市财政支出334.66亿元,增长26.82%,完成全年计划的63.57%,进度比上年同期快7.43个百分点。一是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业合计支出144.25亿元,增支28.78亿元,占全部支出增支额的四成以上。此外,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及公共卫生支出30.63亿元,增长1.24倍。二是发展类支出增幅较高。商业服务业支出、金融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合计完成15.08亿元,增长26.8%。对商业流通、涉外发展、旅游业交通网路等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在当前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支出审批,着力控制行政成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5亿元,增长5.16%,增幅低于支出平均增幅21.66个百分点。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限购取消产生积极作用,增收形势不可过于乐观
1-8月份,全市房地产业税收完成93.71亿元,增长4%,增幅受限购取消影响,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从销售情况看,8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6236套,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83%。通过对我市多家企业的购房人群调查显示,外地购房人群在我市整体购房人群中占25%左右。可以看出,限购取消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从后4个月房地产业看,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房产交易双方均在观望,市场显现“青黄不接”。随着华润、鲁能亘富、中海等房地产项目逐步收尾,我市前期地产项目纳税逐步缩减,房地产行业“前力用老”。同时,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开发商对未来预期不确定,形成不拿新地、不开新盘;不做长期,只做存量的局面。此外,二环路修路、个别项目迟迟未确定(如:南北康)等客观因素也产生了一定制约作用,未来房地产项目“新力未生”。
二是后期商品房销量基数高,制约营业税增长。由下图可见,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基数相对较高。去年后4个月共销售商品住房23623套,占当年销量的37.15%;月均销售5906套,比前8个月月均多910套。由于商品房销量直接影响营业税缴纳,因此今年后4个月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长应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全市营业税拉动力仍将偏弱。
三是去年后4个月土地集中出让,制约契税等小税增收。一方面,去年9-12月份全市共出让土地133宗,出让面积占全年的56.92%,基数巨大。另一方面,部分县区今年7、8两个月集中清理往年契税,后期挖潜增收空间进一步缩小。因此,后4个月如不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相关地方小税增收难度将非常大。
(二)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影响逐步扩大
一是随着“营改增”试点今年年初行业范围的扩大,其减收影响也随之扩大。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因征收标准改变产生的正常减收,还有企业应对政策产生的隐性减收,如,通信业企业在促销时不再赠手机,改赠话费,以话费抵扣进项税。由于企业有各种应对政策,9月份第一次预缴和10月份第一次汇缴预计情况并不明朗。受此影响较大的市中区(主要是通信行业)和高新区(主要是山航集团)1-8月份税收均低位运行。
二是今年国家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全市非税收入增收压力持续加大:1-8月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在去年同期下降32.4%的基础之上,同比再降21.53%,减收3.37亿元,若该税与上年持平,非税收入增幅可达19.52%,财政收入增幅可达13.41%。
三是餐饮业受相关政策影响,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纳税较多的高端餐饮企业受影响最大,钟鼎楼、西北假日等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关停,倪氏、静雅等则转做中低端。1-8月份全市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幅在去年同期下降3.31%的基础上,再度下降7.52%。
(三)部分县(市)区未达到序时进度,收入形势严峻
1-8月份,7个总量20亿元以上的区市中,仅历下区和槐荫区增幅高于年初计划,全市增幅未达到年初计划的县(市)区有7个,其中,3个县区个位数增长。有5个县区税收收入个位数增长,其中,2个增幅低于5%。距离年底还有4个月时间,收入任务压力较大县(市)区要积极克服基数大、减收因素多等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年初预算;收入形势较好的县区要尽量增加税收入库,促进全市税收比重提升。
济南市财政局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日